当部分船厂为“订单已排满2008年”窃喜时,部分业内人士开始对“造船大国”的称呼进行深层次的思考。
17日,《第一财经日报》从第一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获悉,2005年1~8月份,我国规模以上752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4亿元,同比增长36%;实现利润总额17.69亿元,同比增长8.9亿元。
成绩面前,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研究员袁峰却说,近10年来,我国年造船完工量由1995年的184万载重吨增加到2004年的855万载重吨,“翻了两番有余,但造船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基本没有缩小。”
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曹友生介绍,目前我国平均本土化设备装船率不足40%,而日本超过98%,韩国也达到90%。上海市国防科工办副主任张华芳说,有些重要电子系统本土设备装船率还不到17%。
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贝雅娣说,一艘完整的船舶相当于一座中小规模城镇,船舶配套技术涵盖机器设备的硬环境和船员生活质量的软环境,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。
未来10~15年,世界船舶市场年均需求约为5000万载重吨,国内市场年均需求也在700万载重吨。袁峰指出,没有先进的船用配套工业,即使市场需求再大也难以保持发展。只有将国产设备配套率提高到80%以上时,船舶工业才能真正成为资金、技术密集型行业。(摘自第一财经日报)AG真人 AG平台AG真人 AG平台AG真人 AG平台